2011.10.13 (Thu) Avignon -> Pont du Gard -> Nimes


嘉德水道橋 Pont du Gard

水道橋,是古羅馬所建造的輸水系統.

建造原因在奧古斯都全盛時期,當時古爾南邊的尼姆是在羅馬的統治之下。奧古斯都在此建立了一個城鎮,公元前19~20年,阿格里巴佔有這個城鎮及周邊地區。當時,城內有許多天然泉水,但要保證城內居民的飲用水得到足量的供應,還必須從尼姆以北50公里外修建渠道,將泉水運送到目的地,加爾橋便是這一工程中很小的一部分。許多渠道是修在地下的,經過周密謹慎的計算和設計,使其有高低不平的段落。這就是運用一個簡單的地勢落差避免了安裝、設置壓力系統來排除水流動過程中的障礙和促進水流動的動力。位於地表的一段橫渠需跨越加爾河(附近約21公里處),於是嘉德橋被建造。它是這輸水管道的一部分,當然,也是跨越加德河的通道,供敞蓬雙輪馬車、行人通行。在尼姆的城牆內,人們仍能見到一個圓形水池。它帶有一個沉澱槽以及一系列閘門和出水口。這些設施曾在需要時用於將水引到城市的供水系統。(取自 wiki)

嘉德橋總共有三層,高49公尺,最長的一層(上層)長度為275公尺。建築該橋全部使用就地取材的石灰岩。

水道橋


走過橋的另一邊


水道橋再一張





尼姆斯 Nimes


車站前的大道,兩旁種滿樹,白天樹影搖晃,讓人不自覺得舒適起來.


又是尖尖屋頂的教


法庭


尼姆斯市標,由棕櫚樹和鱷魚構成的金屬徽標象徵著尼姆這座古老的城市,地上充滿了一個個的標誌.


牆上刻滿了不知名的名字



戰爭紀念碑 Aux morts pour la patrie

左邊的場景(勝利,軍人,男人,孩子),代表國家到死的勝利表示敬意 La scène de droite (patrie, homme, femme, enfant) représente la ville de Nîmes transmettant l'appel de la patrie.右邊的場景(家中,男人,女人,兒童)的代表城市尼姆轉遞祖國的號召。
(翻自 http://lestreyssede.over-blog.com/pages/Le_Monument_aux_Morts_de_Nimes-837351.html )


牆上刻滿名字






Amphitheater, Nimes



近照


內部充滿了鐵欄杆


競技場的走道


走到最高處往下走


圓形競技場的走道,連接競技場內外


搭配藍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y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